About Medium Series

May 22, 2018

起因是丁一老师的Sketch群里新加入了一位来自Facebook的设计师,名字叫姜羽扬,当时听名字就觉得很熟悉,网上一搜原来曾经做客过UX Coffee设计咖的播客节目(上下两期),我还曾经听过其中一期,当时她还在Medium工作。于是我在通勤路上就把另外一期播客也给听了,里面讲到羽扬所在的team正在work on的一个产品叫Series,我当时听到她的描述就很感兴趣。即使自己经常阅读Medium里的文章,也不知道原来Medium还有Series这个产品,于是就上网查了些资料,决定今天的作品分析来讲讲对Series的一些看法。

先说一下Series这个产品本身。不同于Medium上长篇累牍的一篇篇PostSeries是聚焦于移动端,以屏幕大小的一张张卡片为单位的故事呈现模式。卡片作为载体,可以容纳多样的媒体形式——可以是纯文字,可以是文字和图片的组合,也可以插入动图和视频。如何组织卡片的形式,全在于作者,选项有限,但也足够灵活。文字样式直接继承Medium Post,三种大小的标题和正文以及两种风格的引文,老用户们并不会陌生。

Series之所以叫作Series,正是由于它可以持续不断地更新。理论上说一篇Series没有「结束」的概念,只要作者愿意,可以随时添加新的卡片;同时读者也可以对该篇Series进行订阅(“Get updates to this series”),以便在其更新时收到提醒推送。这一点我觉得很有趣:用户是在订阅一篇文章,一部作品以获得实时的更新。这让我立马联想到了小学的时候每周翘首以盼在报刊亭买到最新一期的《知音漫客》、以及初中在起点中文网「追更」网络小说的情景。在WiredSeries Launch报道中也有提到,Series是「a new way of presenting an old idea」。

Series让我想到了作家纳博科夫所钟爱的「卡片式写作」——并非从头开始一章章地写小说,而是天马行空地在卡片上写出文字碎片最后重组。在未阅读任何文章里提到使用Series的例子之前,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use case也是「连载小说」。想象一下,由于每张卡片并不拘泥于连续的纯文本,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改变一张卡片中的呈现方式以适配文章内容来制造更好的阅读体验。正如在英文课上老师讲的「Short sentences can speed up the reading and create suspense.」,像「He was stunned.」还有「Boom!」这样的文字,如果用标题字在单独一页上呈现,可以很大程度上通过制造悬念来显著提高阅读体验, 这是让我非常thrilled的一点。但看过一些showcase之后,发现Series的使用场景似乎更多是「记录自己的健身进度」、「日本十日游的旅途日记」之类更「轻量化」的写作。

或许是当时SnapChatInstagram等都在当时推出了「Story」 这个功能吧,很多媒体或作者都将MediumSeriesStory相比较,而我则并没有它们是同类产品的感觉。在我看来,后者更加注重图片、趣味性和即时性(阅后即焚),而前者则更强调文字和连续性(continuity)。当然了,作者也可以直接插入一张张图片来制作一本「相册」,但在Medium文化中所承载的留白加文字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普通而严肃的blog postMedium Series确实是一个门槛更低、更加轻松的一个产品,也为Medium平台注入了相当的活力,更加的approachable了。还记得自己曾在创立博客之初提到考虑使用Medium写作时对其对待内容的严肃态度感到了压力,而Series这个产品则显然让创作变得更触手可及,是一种「new experience of storytelling」。

我个人其实是比较欣赏这个产品的,但对其也存在一定的担忧。Series模糊了严肃和趣味之间的界线,而困难也在于这种模糊性当中。一方面,有限的卡片编辑选项,以及「Medium风」的设计风格似乎很难吸引所谓的「流量大V」来进行创作(和Meidum的平台调性也不大符合);另一方面,若是严肃内容的创作为何不直接成文?像我在上文提到的连载小说方式其实也同时提高了作者的排版成本。虽然我不是Medium的重度用户,但也非常关注科技圈的新闻,Series发布一年以来我竟然并没有耳闻(像更改Logo,改Clap,增加Membership这些新闻都「路人皆知」),甚至在如今Medium iOS App的首页也是全然不见踪影(其发布时是专门设置了一个Series Tab的),实在不知道产品的具体表现如何,没有相关数据的情况下也不好妄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