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Review: Apr–Aug 2018

September 15, 2018

原本这篇review应该在六月份就写完的,作为季度复盘,同时也是开始学习设计一周年的回顾。如今拖了两个多月总算断断续续地完成了,在这两个月里想了很多关于未来发展的问题,也算是想得比较清楚了,希望这篇文章能把自己的思考历程作一个记录。

项目回顾

在回顾自己以往的作品有哪些可以放进portfolio的时候,发现我在Outing的大部分工作难以作为一个project而存在。首先大部分是较为零散且偏平面的宣传材料设计,其次即使是在产品设计中也仅仅停留在界面上,几乎没有涉及太多关于产品的design thinking。在设计时缺乏理论基础,仅仅靠自己的审美直觉和对其他产品的借鉴,最后也没有成型而满意的产出。在Outing我最宝贵的收获还是在设计这条路上kickstart吧,详细的也在上一篇review中说过了,还是很感激这段经历和我的两位导师。

五月底六月初时候在学习使用InDesign,恰好又帮OSA的老师做了一份E-Newsletter的排版,在实践中应用所学。七八月份参与了 2018 届新生手册的制作,两次项目下来对InDesign的使用基本上已经比较熟练了。

方法论的总结与进化

一开始还在犹豫要不要提这个已经被自己(部分)淘汰的设计学习系统,但想了想既然作为阶段性的总结还是决定写进来,而且说不定对其他的人多少可以有所启发。在五月中的时候我formulate了一个自己的设计学习方法论,可以参考下图。

主要就是分为输入和输出两部分,我想图中已经展现的非常清楚了。

在此基础上,从软件工具领域方向两方面入手,每阶段选择一项软件和一个领域(最好是相关联的,如「交互+Principle」、「排版+InDesign」),分别应用上述的学习方法系统进行学习,学习前设定目标和时间跨度。

在我原本的暑期规划中是六月平面,七月交互,八月专注在基础美术,然而最后完成度却不尽如人意。前面也提到这个系统部分被淘汰,其实输入和输出的部分倒没有太大问题,主要是后面的工具学习和领域方向不太行得通。

首先就是很难单纯去学习软件操作,一个感受就是设计工具的上手最好还是从需求出发,有一个项目或任务去应用它,想要实现什么效果再去研究,这样要比干看网上的教程记忆深刻得多(学了不用很快也会忘记)。其次就是受限于种种原因很难长时间深挖某一个领域。本身作为门外汉,对知识结构缺乏了解,输入时没有针对性,顶多只能吸收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并且自己平常所关注的信息源就是覆盖许多方向的,很难理想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总不能说看到了一篇关于UX的好文章,但因为我这段时间要学习平面相关的知识所以就不读了吧?心猿意马地分散了很多精力。当然最后我也不想否认自己低下的执行力也是元凶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非科班出身的人想要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某一样知识的难度。正如赵丹喵在《如何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一文中提到的,知识结构的习得是通过「一套完整的视+听+文字+反馈的教育交互系统」,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逐级递进、互相补充的教育系统」,私以为这也正是学院专业训练的价值所在。

回看上一篇Design Review,很惭愧在结尾提出的几项计划没有如设想般完美地carry out。除了个人的portfolio网站在经过前几天的research之后已经按照网上的教程初步建立起来了,还有待进一步的设计和进行项目的填充。Notion中的知识库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一方面觉得原先的知识库结构不再适用,另一方面也确实很少再摄取新知识了。

自己的兴趣很多野心很大,可是一个人的精力实在有限,既要顾及学业,又要学这学那,好高骛远三心二意,最后什么也没学好,还是得将精力集中在优先度最高的事情上。短期目标的话是master,就先从这里着手吧。目前想到的学习方式是围绕一个典型HCI项目的各个步骤来攻克对应的知识,还在不断探索之中,等到形成比较稳定和富有成效的模式的时候再行记录和分享。

这段时间自己还是想得太多学的太少,希望把方向定下来之后就要切切实实地去做了。学习方法可以是不断革新的,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学习的步伐。

About Career:留学/考研/就业?

大学生涯已至半程,是时候开始考虑毕业后的去向。

而去向也无非两条路而已:深造和就业。几乎没有太多犹豫,我就决定了要继续深造。虽然这条路是目前大多数人的选择,但并不能随波逐流,必须明晰自己申研的目的所在。其实很简单:我目前就读的专业与我想要从事的职业并不直接相关,一个master degree可以帮助我获得更高的起点,并且为后续职业发展积累人脉。

继续深造也有两条分支,留学和考研。至于为什么选择留学而非考研,一是本科的国际化教育已经与大陆的传统教育系统大相径庭,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价值观都难以相融。二则是作为一名科技爱好者和苹果的拥趸,硅谷的巨头科技公司是我一直所向往的理想workplace。三则是基于个人生活的未来规划,对国内政治环境的反感促使我去探索定居海外的可能性,将留学–工作这一轨迹作为海外生活的试验田再合适不过。

曾参加过一位学长的申请分享会,他所强调的一点令我记忆深刻:「读研究生是为了就业」。

这样说或许有些言过其实,读书当然不完全是为了就业,但我想之中所包含的意义是明确的:研究生项目很大程度上是为工作就业而作准备。毕竟本科毕业之后,无论选择就业还是继续进修,最终殊途同归,都需要一份职业来作为安身之本。

因此首先要想清楚的,就是自己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一直以来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定位都是笼统的「UI/UX Designer」,并未考虑过太多narrow down的细节。同时,在涉足设计一年之后,我始终感觉自己的兴趣更偏向视觉一点,更青睐像typographymotionillustrationgraphic design的领域。于是,我开始犹疑了。

About Career:挣扎和迷茫后的坚决

我在Outing所做的很大程度上就是UI designer的工作了,可是我既没有产出令自己满意的成果,也并不十分享受其过程。我开始动摇,开始不确定UI/UX,甚至说产品,是否真的是我想dedicate in的领域。

我于是开始回过头去想想一切的源头,我是不是已经丢失了所谓的「初心」?是不是淡忘了在接触到一个优秀的新app时那种激动,欣喜,以及向往。向往自己也能设计出这样动人的产品,向往它能给使用者带去愉悦和舒心,向往它产生的social impact

重新读了自己过去一年的三篇Design Review,回顾了我过去一年所做的事情,我发现其实并没有必要踌躇和彷徨。

一个诡异的事实是,虽然我开始学设计的初衷是做product design,但其实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我做的绝大部分都是graphic design。既然如此,在不完全清楚交互设计师的岗位职能、自己没有完整地做过一个产品的情况下,可以仅凭目前的经历就断言我不喜欢或者不擅长做交互吗?似乎不够convincing。与此同时,我也无法言之凿凿地说自己非常热爱视觉向的工作,理由同样——行业经验不足,我甚至对视觉能做什么样的工作还没有概念。其次,对某个领域知识的热爱也不意味着当其成为工作时也能甘之如饴得心应手,一个人所热爱的和所擅长的常常并非一致。最后自然也需要纳入有关于行业发展前景、就业形势和薪资高低的现实考虑。

中间也曾动过去读平面设计或视觉传达类master的念头,但经过冷静分析之后,明白以我现在的条件去申请纯visual方向的master显然没有任何竞争力,况且如RISDACCD等梦校的申请者更是个个实力强劲,没有任何艺术背景的我难以脱颖而出。

如果还早一年,或许尚还有机会重新读个艺术的本科,但如今大学已过半,转学已经太晚,不如安心读完这个Marketingdegree;而毕业后再立即重新读个艺本也不现实,尤其是在尚未明晰自己的热情和长处的前提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不是明智之举。

经过挣扎和彷徨后的一个感悟就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作出抉择,不如直接选一条去走好了,去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明白自己喜不喜欢、擅不擅长。如果确认这一段时间,我想去学这样东西,去试着从事这样的工作,那就去做,不要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担心不适合自己,没有哪条路是完美无暇的,尤其是在工作中。了解不同optionsupsidesdownsides,综合各种因素作出选择后,就stick with it。年轻的时候毕竟试错成本低,可以尽情去探索,现在所作的决定也不是一辈子的,未来还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也不必太过担心走错——也或许根本没有「走错」这一说,你的所有经历都会add up成为你之所以为你的理由,只需满怀信心与希望,期待connecting the dots的那一天。正如某一期UX Coffee的嘉宾所说的:

人生也不一定都是很功利地在看我有没有浪费我的人生和青春,只要比较踏实地去走过每一段经历的话,回头看过来都是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maintain目前已有的优势和方向,去读交互相关的master似乎仍旧是比较好的选择。先借master的跳板接触到交互设计领域,了解和熟悉这一领域的工作,打开设计的大门。往后有机会可以去设计咨询公司感受不同设计工作的职能,在路上慢慢摸清楚什么是自己所擅长的和自己所热爱的,真的感觉有必要再去RISD/ArtCenter读个BFAMFA也不迟。况且,如JASKNi老师self-taught,最后也能成为FrogApple设计师的励志故事,也是鼓舞人心的信念来源。

而且无论怎么说,交互设计师始终还是是将设计和科技这两个我喜爱的领域结合得最紧密的工作。思绪万千渐渐沉淀,综合现实与兴趣的考量,目前设想的master申请方向是交互设计(IxD)和人机交互(HCI)混申。

事实上,我之前对申请和就业的难度并没有概念,只是单纯出于对设计和科技的热爱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是在这两天开始收集各种项目信息和前辈的经验的时候,才了解到原来HCI的热门程度已经超出我的想象,竞争之激烈使许多三维不错的人都吃了闭门羹,在留学论坛一亩三分地上甚至出现了「HCI劝退帖」这样的帖子。

然而,这并没有让我心生退意,反而让我明白了自己离1st tier的院校还有哪些差距,刺激我更加坚定和努力地朝其迈进。我还有一年的时间去打磨自己的经历,让自己与项目更加match,去做project打磨作品集,去拿到一份好的实习,去给自己做branding和包装。甚至我的三维也还未有定数,如今言成败还太早,现在要做的就是有方向、有计划地针对性塑造自己,让自己全方位都更加优秀,这样即使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能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