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3, 2021
本文系第五期邮件通讯(2021.5.23)。
This is the question.进站发现地铁到了,车门开着,这个时候要不要冲?我用这个简单的思想实验讨论了一下如何思考生活里的机会和抉择。
读完《商禽诗全集》后尝试着写写散文诗,记录一个在雨中跑步的午后。写完还有点沾沾自喜,可是越读越不对劲——这怎么有点起点文学的味道呢?
同样是列车停站的隐喻,这次是在坐电梯时生发出来的。结论是——看似毫无关联——爱情是留给主动的人的。不作出奔跑的姿态,悸动也就随电梯而去了。
写这篇时找到了最开始写博客时的那种感觉,单纯地记录想法、跟自己对话,不去想为读者提供情境也不去翻译脑子里先蹦出来的英语词。
手机电池鼓包了拿去修,于是在商场里度过了一个没有手机的下午。从两件观察到的小事中感受到了人际互动的消逝。
看看这些艺术家、建筑师的创作环境就知道,less is not more, less is a bore(even for Steve Jobs)。极简主义里的法西斯倾向乃创意的敌人,需拥抱多平面信息输入。
The Context of Work这篇论文指出,混乱的空间鼓励创意发想,而整洁的空间则促进聚合思维。作者Sean Voisen接着将办公室和数位创作工具作比,指出软件的灵活性可以使其既支持「凌乱」的工作又支持「整洁」的工作。
☞ Neat and scruffy work in digital tools
Janaki Larsen是温哥华的一位本地陶艺匠人,卖手工制作的碗碟、花瓶等。网站首页上有一个平静心灵的宣传视频,展示了手作过程的片段。
Agnes Callard是芝加哥大学的哲学教授,这期坐客NYT和Ezra Klein聊了许多不同的话题。我很喜欢她说话的方式和切入生活问题的视角。Aeon也曾推荐过她介绍自己Aspiration一书的视频,非常有趣。哦对了,她的办公室也是五颜六色的。
☞ Status Games, Polyamory and the Merits of Meritocracy - The Ezra Klein Show
Julie Zhuo分享了自己克服求助他人的恐惧的故事。她说请别人帮忙也是给予对方展现善意的机会,而且“When someone helps you, it makes you want to help others.”最近的体会也是如此,被善意包裹之后内心充满感激和能量,想要把这些善意继续传递下去。“Counter-intuitively, asking for favors creates more generosity in the world.”
这期分享两个大家也许已经听说过的,一个是普鲁斯特问卷,一个是New York Times的「坠入爱情三十六问」。由于两者都有三十多个问题,就不在这里一一列出了。它们不仅适合用作自我反思,也适合朋友亲人之间互相了解,通过「问题」这个装置来聊那些平时难以进入、羞于启齿的话题。
如果你对这份邮件通讯感兴趣,可以在下面输入你的邮箱订阅。
A bi-weekly letter on my recent thoughts, rants, and personal recs